湖南日报:以投入强度保扶贫力度——湖南财政助力脱贫攻坚战

日博365备用网址器网站 时间:2018年01月30日 【字体:

   柳德新 尹志伟 张宇蕊 郭勇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强调:“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

  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省财政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创新财政支持政策,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以财政投入强度保障精准扶贫力度,脱贫攻坚战的“湖南战场”捷报频传。

  刚刚过去的2017年,精准扶贫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一位贫困人口、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村。预计我省2017年可实现14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700个左右贫困村出列,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7个省级贫困县已做好脱贫“摘帽”验收准备。数以万计的贫困群众,从“吃不起肉”到用上了互联网、住进了砖瓦房,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扶贫帮困,让他们有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推进统筹整合,财政扶贫投入倍增

  脱贫攻坚战,资金是“子弹”。产业扶贫要钱,“两线合一”要钱,易地扶贫搬迁要钱……

  省财政大幅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同时,加大省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2017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6.51亿元,较2015年增加一倍多,增幅达142%。

  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但如果放水、用水、管水等环节出现“肠梗阻”,就只能望水兴叹。

  审计署2016年发布的对全国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公告显示,有8.43亿元扶贫资金长时间闲置,其中有2.6亿元闲置逾两年,甚至有扶贫资金最长“沉睡”了15年。这暴露出长期以来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碎片化”,症结在于专项资金管理权限长期分散在不同部门,按项目下达、分条线考核、专款专用,“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找不到对口项目的大量资金,只能长期趴在账上“打呼噜”。

  “贫困县最清楚自己哪儿疼,却没办法开方抓药。”省财政厅负责人说,“某种程度上,贫困县并不缺钱,缺的是自主权,特别是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自主权。”或者有项目无资金,或者有资金无项目,制约了精准扶贫措施落地,扶贫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始自2016年下半年的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通过以省为主建立资金“引水”机制,以县为主搭建资金整合使用“放水”平台,“联渠引水”到县,化“零钱”为“整钱”,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

  “2017年,安化县整合5.4亿元涉农资金,重点用于产业扶贫,特别是扶持黑茶、旅游、中药材三大产业发展,6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安化县县长肖义说,我省实施的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让贫困县有了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自主权,扶贫措施更加精准。

  2016年,省财政将中央20项、省级19项涉农资金全部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确保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总计下达51个贫困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6亿元。省财政厅负责人说,实施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相当于疏通引水、放水、用水各个环节,确保“精准滴灌”,“水到渠成”扶真贫。

  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宣布,为表扬激励部分贫困县在涉农资金整合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中央财政已安排6.4亿元资金,对包括湖南在内的8个省(市)各奖励0.8亿元。这是中央财政对我省财政给力脱贫攻坚战的肯定,也是对我省财政“精准滴灌”的点赞。

  聚焦“五个一批”,资金使用更加精准

  大寒时节,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依然游人如织。走进村民杨秀富的农家小院,5张餐桌摆放整齐,冰柜、碗柜等物品一应俱全。游客们在这里大快朵颐的同时,还能细细品味独具特色的苗家美景。

  “农家乐是2016年1月开的。”杨秀富笑呵呵地说。他之前养过羊,随着村子里游客越来越多,便开始“转型”做起了农家乐,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最多的一天来了50位客人,要请乡亲们过来帮忙才行。”

  杨秀富夫妇的这个农家乐,是在扶贫工作队及产业扶贫资金的帮助下建起来的。2017年,杨秀富一家收入达到5万多元,成了当地因户施策精准脱贫的典型。

  产业兴村、旅游旺村,由深度贫困村到13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整村脱贫出列,十八洞村气象一新。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来到这个贫困村,走进多个低保户、特困户家,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成为扶贫工作的基本方略。

  精准扶贫,风起十八洞,攻坚在湖南。

  按照“资金使用精准”的要求,省财政精准发力,聚焦“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贫困村走出贫困的沼泽,开启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大力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省财政持续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2017年,在省级新增安排28亿元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重点产业扶贫资金5亿元、旅游扶贫资金3000万元、电商扶贫资金2000万元、贫困村金融服务站建设资金1000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贴息资金3.6亿元。省财政厅联合省农委、省林业厅印发《关于开展贫困县特色产业扶贫创新试点工作的通知》,省财政安排4000万元,支持贫困县探索“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巩固完善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2016年—2017年,安排精准扶贫“财银保”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支持贫困县开展精准扶贫“财银保”工作;下达精准扶贫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助资金2308.18万元,支持贫困县开展精准扶贫特色农业保险。2017年底,省财政厅、省扶贫办、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联合出台《湖南省贫困县园区工业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在51个贫困县开展园区工业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财银保”),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运作,支持工业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缓解贫困地区工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推动贫困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业、长期就业。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各级财政每年投入近6亿元奖补资金,帮扶农村贫困人口就业。

  ——不断完善社会兜底等保障机制。2017年,我省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安排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资金19.3亿元,确保24.7万兜底脱贫对象按脱贫标准(3026元/年)保障到位,实现扶贫、低保“两线融合”。省财政厅、省卫计委等6个部门联合出台《湖南省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对于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城乡居民医保提高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50%,大病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加大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共安排医疗救助资金1.4亿元(2017年新增安排5000万元);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定额资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政策规定重特大疾病住院的,在获得相关医疗保险报销后,合规自付费用再按政策规定给予救助。

  ——积极筹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017年,根据国家批复我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省财政筹措项目资金约159.6亿元,中央和省财政安排贴息资金5.37亿元。此外,省财政筹集资金15.55亿元,支持2017年计划“摘帽”的12个贫困县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超过30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

  ——切实加强生态补偿脱贫工作。省财政厅会同省林业厅、省扶贫办出台《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补助政策,按每人每年1万元的补助标准,聘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2017年,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1.48亿元,在51个贫困县聘请生态护林员14800余人。

  ——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完善教育补助政策,特别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贫困家庭学生的学前教育入园补贴(每生每年1000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免学杂费,并对每生每年提供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将“雨露计划”补助标准提高至3000元,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扶贫补助”“特困学生扶贫助学补助”“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贫补助”和“就业培训扶贫补助”四大补助政策。深入推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每年安排约21亿元,支持薄弱学校按照规划提质改造,力争2018年全面达到国家核定的托底标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落实农村基层教育人才津贴政策,实现贫困县全覆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三区支教计划”和“国家级培训计划”。

  强化监管督查,防止资金“跑冒滴漏”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子弹充足”,更要“弹无虚发”。但在以往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哑弹”,无法击中目标。

  在深入查摆、诊断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基础上,省财政厅及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的规范安全使用,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跑冒滴漏”,防止“雁过拔毛”式腐败。

  建制度,扎紧扶贫资金管理的“笼子”。省财政厅会同省扶贫办等部门,修订完善《湖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划定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出红线,进一步明确了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范围。优化管理方式,改县级报账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关于对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进行激励的实施办法》,对减贫成效显著、资金绩效良好的地区,在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上适当倾斜。

  强监管,健全扶贫资金监督体系。强化省直相关部门在资金监管中的职责,坚决防止资金主管部门“放权而不抽身”。督促贫困县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扶贫资金“接得住”“用得好”“管得严”。完善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发挥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专业优势,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行评估。加强财政、扶贫、审计、监察和其他涉农部门联动,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督查,对资金监管实行常态化监管。2017年,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了专项扶贫资金监督检查、统筹整合资金监督检查、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回头看”,检查面实现“全覆盖”。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扶贫资金专项督察。2017年5月,对涟源市、邵阳县、洪江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使用管理问题进行了督查;对2017年拟脱贫摘帽县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暗访。2017年,及时召开全省财政扶贫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制定财政扶贫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方案,在全省组织开展财政扶贫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通过各项督查、暗访、回头看等方式,共发现资金使用管理方面问题354个,都已全部整改到位。

  有奖惩,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省财政厅联合省监察厅印发《关于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管的通知》,强化全程监管,加强责任追究,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同时,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对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进行激励的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减贫成效显著、资金绩效良好的地区给予奖励。

  抓规范,确保资金“精准滴灌”。进一步明确扶贫资金分配和下达的时限要求,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方式,采取并联审批、集中审批、先预拨后结算等方式,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健全财政扶贫资金阳光公示机制,及时在门户网站公开财政扶贫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等信息;推行扶贫项目行政村公告公示制度,要求将扶贫项目在村务公告栏及时公开其投资规模、受益对象、补助标准等信息;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互联网+监督”模式,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科学、规范、透明使用。2017年9月20日,省财政厅正式启动湖南省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改革。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惠农补贴发放由“一卡一折(单)”升级为“两卡两折”,即:将普惠制的“惠农补贴”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补贴”分家,分别发放到“湖南省惠农补贴明白卡”和“湖南省扶贫补贴明白卡”上,统称为惠农补贴“一卡通”;银行存折上每笔补贴项目名称的简写摘要从2个字扩展到4个字以上或写明补贴项目全称,并对每笔补贴资金发放业务提供即时免费短信通知。

  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既是一场持续经年的“接力跑”,更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20年确保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满打满算只有36个月、1000余天。这意味着,全省平均每个月要减少6万多名贫困人口,每天要有2000余人脱贫。同时,还要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可以说,越往后,脱贫攻坚任务不是更轻了,而是更重了。

  脱贫攻坚战,进入了下半场、冲刺期,必须精锐出战,一鼓作气。2018年,省财政将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以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11个深度贫困县、549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以帮助贫困人口增收作为财政扶贫的核心,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财力支撑和保障。

原文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8-01/25/content_12834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