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日博365备用网址器网站 时间:2008年02月23日 【字体:
一、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9.3亿元,比上年增加225.5亿元,增长25.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3.2亿元,增长26.2%;上划中央收入516.1亿元,增长24.1%。全省财政支出完成1341.6亿元,比上年增加277.1亿元,增长26%。
  省级财政总收入完成369.4亿元,比上年增加70.1亿元,增长23.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3.3亿元,增长28%;上划中央收入246.1亿元,增长21.2%。省级财政支出为255.2亿元,比上年增加8.5亿元,仅增长3.4%。
  预计2007年省级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市州总体上也可实现收支平衡。2007年全省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新型工业化的支持重点进一步突出。一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省财政安排2亿元新型工业化引导专项资金,突破所有制、行业和收入级次的界限,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创业投资等方式,促进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二是鼓励提升创新能力。全省科技支出完成17.9亿元,增长19.3%,着重加大了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三是促进激发市场活力。争取中央补助5.7亿元,筹措省属国企改革、挖潜改造资金13.9亿元,推进了国企改革。四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省财政安排1.6亿元支持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流域的环境整治。鼓励淘汰落后产能,对高耗能企业实施差别电价,严格落实各项降能节耗措施。
  (二)新农村建设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2007年,全省支农支出完成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一是优先扶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省财政筹措18.8亿元,重点支持了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保安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支持抗旱防汛、应急度汛和气象预警以及支持培养新型农民等。二是大幅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全省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12.9亿元,继续实施生态效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政策。争取中央综合直补资金13.1亿元,减轻了农资价格变动对种粮农民增支的影响。各级财政安排资金3.7亿元,补贴保费的60%,推动56个县市区开展水稻和棉花种植保险试点。三是积极改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前拨付中央车购税资金18.3亿元,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安排2000万元,支持农村能源和乡村清洁工程;从2007年起每年筹措9500万元,力争5年内改善7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四是主动调控农产品市场供应。争取中央支持和省财政安排6.6亿元,用于良种棉花、油菜种植补贴,支持实施能繁母猪保险,发放母猪饲养补贴和病死猪扑杀补助等。争取中央将我省37个县纳入产猪大县范围,争取奖励资金2.7亿元。
  (三)促进民生改善的实惠进一步增多。坚持以人为本,支持解决“三最”问题,集中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一是教育方面:2007年全省教育支出完成222.9亿元,增长37.1%。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部免除了全省625万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为175万家庭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73.4万人次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贴。建立健全高校和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二是医疗卫生方面:全省医疗卫生支出完成57.4亿元,增长58.1%。主要用于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造,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及加强计划免疫和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等。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17.1亿元,增长14.6%。支持完善就业服务和援助体系,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按政策做实个人账户,改善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待遇,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等低收入人群给予补助,支持部分县市灾后重建,资助93.6万缴不起费的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四是文体计生方面:全省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19.3亿元,增长23.7%。省财政筹措8161万元,继续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配置流动舞台车,开展送电影、送书下乡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制定并落实动漫、出版等产业优惠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13.6亿元,增长27.9%,重点落实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等政策,支持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试点工作。
  (四)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加大对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大幅增加对市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2007年省对市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五奖两补”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总体规模达到了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6%。二是着力缓解农林场和湖区困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46个县市区和5个农场改制管理区。争取中央支持和省财政安排11亿元,深化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湖区农民负担,在16个县市区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等。“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县市扩大到77个。三是继续支持基层政权建设。省财政投入1.88亿元,继续支持贫困地区无房派出所、消防站、法院“两庭”、检察院“两房”、司法所以及质检所和药检所建设,推动解决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
  (五)财政管理和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新的政府收支分类顺利实施,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规模继续扩大。非税收入征管办法更加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全面完成,重大设备设施推行“部门共建、资源共享”的步伐加快。财政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的五年,全省各级财政立足省情,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提升理财观念,创新理财方式,稳步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民主理财,全省财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是收入规模不断跃上新台阶。2007年全省财政总收入是2002年424.6亿元的2.6倍,年均增长21.4%,总量先后跨过了500亿和1000亿大关,年度增量先后突破了100亿和200亿。
  二是民生民本支出大幅增加。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民生民本支出由2002年的191.3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16.7亿元,增长了1.7倍。
  三是县乡财政状况明显改善。2007年省对市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达到了336.3亿元,县级人均财力由1.3万元提高到2.4万元,县乡财政困难状况明显好转。
  四是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形成。顺利实施了农业税和特产税全免、所得税分享、出口退税机制调整、增值税转型试点等税制改革,非税收入管理在全国率先立法规范,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开,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财政法规体系不断完善,财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财经秩序日益规范,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
  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在不断出现。一是地区之间的发展依然不太均衡,一些县乡财政还相当困难;部分市县缺乏稳定的主体税源,非税收入比重偏高,增收不增财力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二是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投入需求越来越旺盛,当前财政的承载能力与改革力度、发展速度还不尽协调,财政收支矛盾极其尖锐。三是预算约束力有待加强,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违反财经纪律等现象时有发生,深化改革和强化监管的任务还很艰巨。
  二、2008年预算草案
  2008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取向,以壮大财政实力为基础,以深化改革和强化监管为主线。更加注重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调控功能明显增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加,为富民强省、构建和谐湖南做出新的贡献。
  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安排1253.6亿元,比2007年增加134.3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5.6亿元;上划中央收入578亿元。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1177.7亿元,比上年增加76.6亿元,增长6.9%,当年收支平衡。
  省级财政总收入安排413.7亿元,比2007年增加44.3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8.1亿元;上划中央收入275.6亿元。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229.6亿元,比上年增加17.8亿元,增长8.4%,当年收支平衡。
  支出方面,我们将按照稳健财政政策的要求,通过合理调整存量,重点用好增量,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努力使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丰富手段,革新机制,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对市场的调节和导向功能,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在“快”中求“好”,以“好”来促“快”。一是强化对新型工业化的引导。省财政新增新型工业化引导专项资金1亿元,并充分利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制改革机遇,推动大项目、大企业和支柱产业加速发展。加大对信息、旅游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引导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二是强化对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撑。省财政新增预算4500万元,主要投入到关键瓶颈技术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继续完善财税优惠、政府采购等激励政策,支持建好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装备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强化对节能减排的调控。省财政将在3年内新增节能减排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进一步巩固“小纸厂”、“小煤矿”的整治成果,支持打响湘江流域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制定落实工业排污、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奖惩新机制。
  (二)增加投入,强化措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省财政安排支农支出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一是增强农业发展能力。省财政新增3000万元,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科技研发、科技推广、病虫害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建设,安排7000万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及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二是支持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省财政安排1亿元,支持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供电和垃圾处理等生活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污染综合治理,扩大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和完善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并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继续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品种和范围,力争今年新增奶牛、育肥猪养殖保险和油菜种植保险。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着力缓解“三林”问题;扩大乡村债务化解试点范围,力争两年内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化解工作;提高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水平,推广“村账乡代管”,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扩大范围,提升层次,推动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新增财力的大部分用于社会事业。一是将城乡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争取中央支持和省财政安排28.8亿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提高对贫困寄宿生、中小学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改造的补助标准;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并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所需资金由省市分担。全省新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城市中小学扩容改造。省财政新增安排4.1亿元,提高高校生均经费水平,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二是支持构建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争取中央支持和省财政安排28.6亿元,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幅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支持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劳务补助,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省财政增加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6300万元,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和救助政策。三是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民体育健身工程。省财政预算安排8000万元,集中支持广播电视、出版、动漫等优势行业做大做强。
  (四)注重均衡,改善调控,促进不同群体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基层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切实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争取中央支持和省财政安排27亿元,重点支持增加农村低保补助对象,提高五保户供养补助标准,落实提高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待遇的有关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妥善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将未参保的农林事业场职工纳入企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支持完善粮食、肉类等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等。二是尽力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积极推动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支持湘西地区和县市优势园区加快发展。调整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补偿力度。完善落实基层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基层安全生产、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安全监督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08年预算
  一是增收节支,确保全年收支任务圆满完成。调整完善财税政策,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勤征细管,确保应收尽收;综合统筹各项财力,确保重点支出足额安排、及时拨付;严格规范财经秩序,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二是科学管理,确保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财政执法监督约束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运行模式。
  三是创新制度,确保各项财政改革顺利推进。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力度,发挥政府采购制度的调控功能,研究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