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依法理财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推进依法理财,就是要依照法治精神尽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的法治化
预算是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编制和执行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须经各级人大审查通过,本身就是法律。但是,我国现行预算离法治化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内容粗放、不够透明、财力比较分散、预算约束力不强等。
预算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建立透明预算制度,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完善预算体系,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大统筹力度;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约束;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近年来,我省预算改革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进预算公开,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继续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逐步构建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加快建立“六位一体”预算管理新机制。
改革税收制度,实现税收的法治化
税收制度是现代国家的基础性制度,税收法定是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税制总体上较好地发挥了组织收入、调节分配和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但也存在税收立法层次不高、税法体系不够健全、税收优惠政策过多过滥等问题。
税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近期重点有6个:推进增值税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加快资源税改革、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此外,还将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去年以来,我省税制改革稳步推进,先后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实施营改增试点,减轻了企业税负,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铅锌矿石、石墨资源税实行从价定率征收改革试点,促进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近期主要是积极做好增值税、资源税改革扩围和消费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等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改革财政体制,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
财政体制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现行分税制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制约了市场统一、司法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首先,要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遵循公平、便利、效率等原则,考虑税种属性和功能,将收入波动较大、具有较强再分配作用、税基分布不均衡、流动性较大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或中央分成比例多一些;将地方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对本地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税基相对稳定的税种划为地方税,或地方分成比例多一些。其次,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分考虑公共事务受益范围、信息复杂性和不对称性,把关系国家政令统一、促进区域协调、维护市场统一、确保国家各领域安全的重大事务集中到中央;把地方易于掌握情况、对区域外影响较小的事务划给地方;把地方易于掌握情况、但对区域外影响较大的事务划归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明确各自的支出责任后,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实现管理职责与支出责任、事权与财力的统一。
具体到我省,一方面要理顺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优化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对中央地方事权划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跟踪掌握中央改革动态,统筹考虑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调整。